量子生物共振與治療

生物共振這個字在數十年前被用來代表藉由改變研究對象的大腦活動而主動控制血壓、心率等身體機能的技術。這些早期的研究發現生物共振可以幫助許多疾病的治療。有人認為,生物共振總有一天可能會成為藥物治療的替代品,因為不當的藥物使用往往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副作用。現代的臨床生物共振技術經過了長期的演變,已經被廣泛地被用來診斷偏頭痛和頭痛、消化系統紊亂、血壓心律失常、循環系統問題、癲癇、癱瘓、運動障礙,以及許多其他的疾病。
量子生物共振掃描與治療建基方於發現人體每個細胞、組織、 器官甚至DNA都有不同的波動,我們相信這些波動是決定細胞運作的訊息,就如電腦的軟件一樣,如果受不良環境影響(如不良的飲食、感染細菌、過大的壓力及輻射等)就會改變,異常的波動使身體不能正常運作,結果就是各種疾病的出現,因此,是波動先改變,然後有疾病,量子生物共振(Bioresonance)技術先把健康人體中的每個器官獨特的共振頻率範圍記錄,根據年齡和性別分別儲存在儀器的數據庫之中,然後通過掃描人體再做數據作比較,異常波動是失衡的提示,這些資料可建構成圖表,幫助我們了解每個器官組織和周圍其他部位的互動状况。
量子生物共振檢測的好處是讓我們預先知道身體出現波動異常的地方,在病徵未出現之前先做預防,利用物理學共振的原理,以另一種波動與已有的進行抵消、把異常了的慢慢修正,這樣組織便可回到正常的功能,我相信這才是真正的預防醫療,最好的未來醫療。